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汽车销售步入60年低点

就在五年前,美国汽车销售在汽车和轻型卡车之间平均分配。

但是,今年到5月,卡车的销售量比汽车的销售量高出2:1。而且没有迹象表明汽车会很快反弹。

IHS Markit的高级分析师斯蒂芬妮·布林利(Stephanie Brinley)说:“地板到底在哪里,我们仍在整理中。”

面对这一新现实,汽车制造商已经调整了战略,并且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有些人正在杀死汽车,而另一些人则看到出售汽车的机会。还有其他一些汽车销售量大的企业正在赶上将更多轻型卡车推向市场的步伐。

美银美林在其年度《汽车大战》报告中预测,在2019年至2022年的车型年中,有71%的车辆将是轻型卡车。

LMC汽车公司美洲业务总裁杰夫·舒斯特尔(Jeff Schuster)谈到皮卡,SUV和跨界车时说:“未来肯定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他说,到2025年,卡车可能占美国轻型汽车销量的75%至80%。

对汽车的忠诚度下降

换车的人买了下一辆车

汽车

SUV /跨界车

拾起

2014

68%

26%

4.10%

2015

65%

29%

5.20%

2016

62%

31%

5.40%

2017

58%

35%

5.70%

2018

53%

40%

6.30%

所有数据均为一月至五月资料来源:埃德蒙兹

汽车制造商正计划今年销售530万辆汽车,这将是自1958年以来最少的汽车。埃德蒙兹(Edmunds)的以旧换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用另一辆汽车替换汽车的购买者数量已降至53%,而2014年为68%。

“由于有如此多的消费者利用低油价来测试大型SUV和卡车,与以前的产品相比,它们获得了明显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因此说服最近购买卡车或SUV的任何人都将变得越来越难了。回到汽车上将毫无意义,”埃德蒙兹行业分析高级经理Ivan Drury说。

汽车制造商的广泛战略决策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是首批进行重大投资组合变更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该公司于2016年杀死了克莱斯勒200和道奇达特轿车。两种车型所使用的装配线已转变为SUV和皮卡的额外产能。

近两年后,FCA在美国的销量中只有10%是汽车。在15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这仅次于捷豹路虎,后者的汽车组合比例从2013年的25%下降到今年迄今为止的10%。

斯巴鲁从汽车上的转变是业内最大的转变。

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汽车在2017年仅占美国产量的30%,低于2014年的38%。

斯巴鲁的转变

一些汽车制造商比其他汽车制造商为从汽车转变做好了更好的准备。

Subaru of America一直在跨界热潮中赚钱,以至于它有望在2018年连续第十年创下美国创纪录的销售记录。

曾经利基的汽车制造商的成功的一部分:它最知名的两个铭牌:Outback和Forester,是1990年代中期跨界细分市场的先驱。

截至5月,该品牌的汽车阵容-Impreza轿车和掀背车,Legacy,BRZ和WRX-占其美国销量的24%,低于2013年的58%,这意味着Subaru是向轻型卡车。

同时,斯巴鲁的总销量从2013年到2017年增长了53%,尽管其汽车销量有所下降。

娃娃:斯巴鲁仍在轿车市场

跨界交易已成为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2013年全年相比,今年1月至5月销售的跨界车数量更多。

尽管跨越式增长,斯巴鲁表示仍致力于轿车。

美国斯巴鲁首席执行官汤姆·多尔(Tom Doll)于5月对《汽车新闻》说:“我们肯定不会放弃这些细分市场。“我们在该领域的销量仍然不错,但是鉴于市场动态的变化,从轿车转向这些较小的SUV和中型SUV,这是市场趋势。”

后来者

并非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像斯巴鲁一样受益于跨界产品阵容。

在现代起亚,截至今年5月,其在美国的销量中有59%是汽车。虽然这比五年前的78%有所下降,但它是15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最高的。

现代起亚的产品计划要求进行重大转变,因为它试图赶上竞争对手。现代汽车计划到2020年在美国推出8款新的或经过重新设计的跨界车,以重新设计和更新汽车。

历来以时尚轿车而闻名的奢侈品牌,也正在尽快为经销商提供更多轻型卡车。

宝马集团是除现代起亚之外唯一一家销量仍然高于卡车的大型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正在为其跨界车和SUV产品阵容添加大量铭牌。

LMC公司的舒斯特尔说,奢侈品牌在跨界热潮中迟到了,“但现在正全面发挥作用,德国人在分散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Michael Wayland对此报告做出了贡献。

随着凯美瑞销量的增长,丰田汽车有机会随着竞争对手的退出而变得更强大
福特终于开了车,但是时间不对
图形:美国的汽车数量下降,轻型卡车上升
通用汽车在降服领域看到了机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