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上汽集团计划5年内推10款燃料电池车

9月13日,上汽集团(600104,SH)在上海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氢战略”。根据该战略,上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成为国内自主燃料电池系统的领导者。到2030年,上汽集团将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

作为上汽集团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的首款战略车型,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燃料电池车也正式亮相。据官方数据,该车仅需3分钟即可加满6.4kg高压氢瓶,NEDC续航里程可达605km,百公里氢耗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仅需0.4元。

上汽集团计划5年内推10款燃料电池车

丰田汽车等日本车企一直以氢燃料为未来能源清洁化的方向,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于研发和商业化落地。但受制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目前氢燃料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应用并不普遍。

不过,在整个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趋势之下,车企对于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落地的探索并未停止。就在前几日,通用汽车宣布将以20亿美元的非现金等价物收购美国氢燃料电池初创公司尼古拉(Nikola)11%的股权,以加快在氢燃料电池商业化领域的布局和探索。

加快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百万辆,加氢站建设超过1000座的目标。

作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多元化的路线。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就启动了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近二十年来在这一领域已经累计投入30亿元的研发费用,旗下捷氢科技,已掌握从电堆核心零部件开发(双极板、膜电极)、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到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完全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推出的PROME P390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PROME M3H电堆完全实现自主设计开发,58个一级零部件全部国产化,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了100%。

“虽然基础设施掣肘,但是如果选择固定的线路或者相对封闭的应用场景,比如环卫、物流车等进行应用,配合以加氢站,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是可控的,落地的可行性也非常大。”早在两年前,上汽大通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谈到。

其实,在EUNIQ 7燃料电池车发布之前,上汽大通就已经有超过400辆FCV80燃料电池轻客在上海、抚顺、佛山、大连、无锡、长治(山西)、青岛7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累积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记者此前曾在位于金山的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看到,上汽大通在当地投入运营了20辆宽体轻客FCV80,为上海化学工业区提供通勤服务。

而此次发布EUNIQ 7燃料电池车,上汽集团显然希望进一步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步伐。这也得益于上海市政府此前对于加氢站布局的大力支持,在去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就率先公布了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划和措施,推出20条扶持政策,计划到到2025年嘉定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今年5月,上海市对外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方案”),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燃料电池汽车终端设施,3年内建设20个左右加氢站,力争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率先应用落地”。

围绕上述方案对氢能发展规划的要求,上汽集团今年7月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下称“中国宝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以宝山吴淞工业园为中心,联合构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氢能产业聚集中心,并计划至2025年共同推动10-20座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据已发布的地方规划,到2025年将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超过12万辆,加氢站超过600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累计产值将超过9000亿元。而在全球范围,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氢燃料汽车发展战略。但受制于成本和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政府等多方协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